肖萱安所提供的一系列以“读报”命名的姿态,从某种意义上而言,正是“读图时代”的一个典型象征:在他的镜头当中,阅读的对象不再是文字,承载文字的报纸甚至需要被焚毁,正在被焚毁。燃烧中的报纸,其熊熊火光,并不带给读报的人危险,相反,却带给照片以外的观众近在眉睫的紧迫感。观众的注意力最终将由那些斑斓的全景,无论是破旧的房屋,或者是迷惘的江岸,还是荒乱的储藏间。面目不清的个人手举燃烧中的报纸,将人们的注意力招引到自己的面前。
“读报”姿态逆反了词源意义上的阅读,这一逆反为姿态存在的背景赋予了意义。凌乱的荒野,与荒野毫无文脉关系的个人,数次介入被遗弃的与落寞的空间,构成现实的拼贴,先于拍摄所形成的关系。“读报”的人在“读报”系列中公然背离了他们手中之物对他们最基本的期待,报纸在燃烧中完成物理形态的变化和化学性质的转换过程中,这些面目不清的人,成为最密切的当事人。
以火光替代目光,以报纸最后的形态替代其被传播的期待,“读报”在系列图片中成为一个几乎可以被忽略的行为。以不同姿态手握燃烧报纸的人,仿佛一枚印章在背景里敲击过的痕迹,成为不能构成风景的场景当中闪亮的标记,成为镜头聚焦的对象或参照。无论是正在阅读还是在焚毁,读报人占据了他所在的空间。在逐渐远离的观看中,人们仍然可以发现,在火中终结的阅读正在现实中回返。
面对三峡纷乱复杂的现实,肖萱安没有慌乱,那么,他有了此间罕见的理性,在他眼里,只有块状的固化的构成,情节、情感看似不见。这反而是坚决的、有力的视觉文本,一张图片,可以像狭路相逢一般,彼此无可逃避,只能冷冷对峙。他拍出了“我”与世界的各自的姿态。他的极简,背后是相当的丰富,他的沉默,其实是强硬的发言,他的理性,其下有最大的情感。最好的作品,是含蓄的,最大的抒情,是不抒情。伤心到深处的人,是无泪的。所谓景观摄影,在此略有发展。
颜长江 于广州
2013.11.18
注:156水位线是三峡库区蓄水中期,在2003年4月后蓄水到135米,水库水平面与水库下游江平面的落差将达到65米左右;淹没涉及湖北省和重庆市的12个区县。2006年将达到156米,2009年达到175米。三峡库区移民总人数共113万人 |